粗枝大叶害死人,一字之差酿大错! 做好文字工作是文秘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因为粗心大意,一字之差造成失误,甚至酿成大错,有几个例子可以为鉴: 一字之差,会造成经济损失。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人民币,从日本购进1000卷共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包装袋上的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制出样品后,交付日方印刷。当这批塑料袋从日本飘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人们发现“乌”字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印成了“鸟鲁木齐”。这一字之差,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变成了废品。1983年的18万,也就是三十多年前的18万,大家可以算一下能抵现在的多少钱? 一字之差,会带来负面影响。2015年11月12日,海南省《三亚日报》刊发的一篇新闻中,将该市某部门牵头的工作,错误印刷成由“贪污和贿赂部门”牵头,造成了不良影响。再比如,为鼓舞士气,加快发展,某县安排各乡镇粉刷了一些墙体标语,其中有“敢为人先”等内容,可是有个乡镇却把粉刷成了“敢为先人”,“人先”成了“先人”,意思大相径庭。 一字之差,会影响作战成败。1940年,刘伯承率领129师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战场,重点打交通破袭战。有一次,他命令部队攻击来远火车站,“来远”是个小镇,在山西省,有一个小火车站。战斗前,他让作战参谋写作战命令,这位参谋没有认真查对地图,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涞源”。“涞源”是个县城,远在河北省保定境内,根本不是这次作战的目的地。幸亏作战命令报给刘伯承师长后,及时发现才避免酿成大错。后来,刘伯承同志给部队作报告,特别强调“粗枝大叶害死人”,多次把这个失误作为反例来讲。 一字之差,会酿成千古大祸。长沙,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在抗战时期,却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90%的房屋成为废墟,城内的文化古迹几乎全部毁坏。因火灾发生在1938年11月12晚,当时的电报代号为“文”,所以这场20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火灾又称为“文夕大火”。1938年10月,为了对抗日军,国民党计划在长沙实行“焦土抗战”,准备放火烧掉任何可资敌用的财物、设备和房屋。1938年11月12日上午9时,蒋介石给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发去密电,内容是“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收到电报,张治中赶快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鄷悌,和省保安处处长徐权,交给两人准备。12日晚上6点,张治中批准了《破坏长沙计划大纲》。但就在13日凌晨2点,张治中未下达点火命令,南门方向却突然起火,紧接着城内无数火头尽起,一时间长沙火光冲天……这场骤起的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千古名城化为废墟。长沙大火,火起时日军还远在离长沙以北250多里的新墙河,此事一出,全国舆论哗然,纷纷要求查明真相、严惩肇事者。11月16日,国民政府为了抚平民愤,长沙警备司令鄷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湖南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全部被执行枪决,张治中则被革职查办。南门大火究竟是何人所放?普遍说法是,当时日军朝离长沙还有250里的新墙河进犯时,译电员竟将前方电讯漏一“墙”字,致将“新墙河”变成离长沙仅有12华里的“新河”。导致负责放火的守军认为长沙已经沦陷,仓皇之下开始放火。电报人员的这一字之差,竟酿成千古大祸。 所以说,粗枝大叶害死人,一字之差酿大错,文字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