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错一字,后果到底多严重? 公文中有错别字,在大会小会甚至刊物杂志上让领导没面子,基本上可以说是每一个“机关人”都曾经历的不堪回首之事。笔者也曾在全员大会上(与会人员每人桌前都预备着材料),其中有个很突兀的错别字,直接将我夙兴夜寐、上万张材料订制的辛苦付之一炬。领导脸色很差,没责备太多,但我内心很崩溃。 近日,广大读者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工作中,因“一字之差”而造成的一些失误。 01 错一字,我离开了市委办 (行者,公安局干部) 当年,我在市委办,除了文秘工作外,兼职党群口公文的审核把关。每年元旦春节“双节”前,市委办要下发关于严肃纪律的通知。但那年,迟迟没有接到领导的指示。在元旦放假的前一天早上,秘书长才告诉我起草通知,并要求当天发出去。 通知草稿很快就出来了,我大致看了一眼就去找领导们签字。当天很多领导都不在,我按程序逐级找领导签字。看到科长时,副科长还没签字呢,等副科长签完字了,科长又找不到了。一直到下午四点,字才全部签齐,才送文印室。 元旦过后,刚上班,我便被科长、秘书长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原来通知中有一句“要营造良好氛围”,我把“围”字打成“圈”字,有单位领导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告诉了秘书长。 因为这一字之差,我不仅在干部大会上做了检讨,年终综合考核的优秀也丢了。我很委屈又无奈,做完检讨后我便选择离开了市委办。 02 我把领导职务写错后…… (吃草的鱼,党办干部) 新年伊始,单位领导重新分工。我负责起草分工文件,这种分工大多时候领导的姓名、职务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分工范围。起草文件时,我习惯性的重点修改分工范围,忽略了领导姓名和职务。偏偏这一次,刚好单位领导交流,原来的副书记调到其他单位,单位新调来了一位副局长。我修改了前半部分的姓名,却忘记了修改后面的职务,致使新来领导的职务沿用了调离领导的职务。文件发出去大约半小时,我接到了这位领导的电话。他先问我领导分工的文件是不是我草拟的,我说是的。他说:“哦,你可是给我提拔了呀!我变成副书记了呀!”我一听,赶紧打开文档查看,果然他的职务写着副书记,我紧张的满头大汗,不知如何解释好。没想到这位领导并没有严厉的批评我,反而说,办公室事情多,有疏漏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的职务不能随便提拔哦!你们把这份文件收回去改过来吧。 此后,这位领导也没有拿这件事向我发难,但是每每回想起来,我都会感谢他,也在心里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做好办公室的工作。 03 新闻稿把33万元写成了33亿元 (扣碗,税务干部) 一天,领导喊我到办公室,指着报纸说,小刘你看看这篇新闻稿,说我们完成了33亿元,应该是33万元吧。当时看到后,脸上热热的,心里腾腾的,心想怎么出现这么重大的失误。虽然领导没有直接批评,但因为没有尽到职责心里特别难受。回到办公室,我把发给记者的那篇新闻稿又看了一遍,发现自己没有写错啊,可文稿发表后怎么就变错了呢?和记者沟通后才知道,原来是记者为了统一单位,把万元全替换成了亿元,却忘记把数值化简了。知道这个情况后,我深深的自责,还是自己不够谨慎,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件事后,我给自己定了标准,凡是新闻稿发表前,我都要先看一遍,从那之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有发生过。 04 刚到机关,上报材料里出现了“**” (格木,某省直单位主要领导秘书) 从基层调入机关后,被安排在办公室,负责材料工作。刚到岗不久,上级单位组织开展年度工作会议,我单位被选为代表作经验发言,这个材料落在了我的身上。 材料写完了,交给主要领导审阅,主要领导要求加上相关数据,这样更能说明工作的复杂、实效。同时,还对一些语句作出了调整。在修改文稿时,我先把相关数据用“**”代替,准备修改完统一替换。在修改过程中,上级部门一直催要,我修改完稿件语句后,就直接报给了上级部门。 当再次把文稿打出来,送给领导时才发现,“**”没有替换下来。但这时稿子已经报完了,只好硬着头皮向办公室主任求助,在主任的协调下,事情得以妥善解决。但是,我被给予了干部作风考核,罚款50元。 刚进机关,就得到一个考核,这在单位是少见的,很多人认为我得罪了人,甚至有人揣测我会被退回原单位。这种情况下,我也很是担心,逼着自己对待工作更加认真,撰写文稿至少检查两遍。 后来,在我考到上级部门,要离开原单位时,主任说,那次考核他是有意而为,不是为了考核我,也不是为了扣50元钱,而是当时看我年轻有马虎、浮躁的毛病,借此机会好好告诫一番。 这件事之后,我再没有发生一起类似的错误,也使我养成了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05 这个0.45不能舍 ( 古唐,某县纪委党风办公室干部) 我在机关工作时,刚去就听说办公室刘主任是个要求极严的人,经常会盯着一些文书细节“找茬”。当我第一次负责材料,交给他审核之前,专门校对了两遍错别字,又请办公室老大哥帮忙把关,这才略带忐忑的把电子版发给主任。本以为可以顺利过关,没想到两分钟不到,就被叫进去,“有个小问题,行间距从28.5改成28.95磅”。说着话,他把第一页放大,“你看,虽然只增加了0.45磅,但这样最后一行字就紧贴着底了,没有空隙”。现在那是个什么材料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每次排版行间距设置为28.95磅已经成为了习惯。 以上故事,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们提个醒。 下面将笔者总结的如何确保“错字不错”,杜绝一错再错、屡次犯错的“三点法”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是“看题目”。一定要顺读题目有没有问题,题目上出错可是“啪啪打脸”。然后看“小标”,小标题包括下属标题都不能有错,确保不能多或者少标点符号,还要确保字体大小、格式是否统一。“一是”“二是”这样的字眼是否有遗漏或者跳跃。 二是“看细节”。细节是边边角角,包括页码是否缺页、订反、数字是否正确,结尾右下角是否有单位、时间,最后的签发、转送名称有没有问题,这些细节错了很丢人。 三是“朗朗读”。要确保不出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模拟发言人”。自己读一遍,是否朗朗上口、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是最容易发现的。笨办法最磨耐心,同时也是最能纠错的。 最后,机关人要牢记一句话“一勤天下无难事”,多些勤奋,多看几遍,多读几遍,找别人帮忙校一下稿,才是最保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