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把好公文审核这道关 前段时间,我在单位牵头制定并执笔修改了两个文件:一个是《关于进一步提高我部政策性文件制定质量的通知》;另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部公文文稿审核把关工作的通知》。这两个通知可以说是“姊妹篇”,由此引出的两堂课也是“姊妹篇”。 上一讲,我讲的是《认真守护质量这条“政策生命线”》;这一讲,再专门就《严格把好公文审核这道关》讲一讲自己的认识、体会和心得。 思贵求异,文贵创新。为了达到“出新”的效果,我在“讲法”上也变一变,采用和上一讲不一样的方法——先亮出《通知》中的内容(注:蓝色字体部分),再结合内容进行讲析,引出我的思考,特别是《通知》内容背后的思考。 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体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体现治理能力和水平。“好文稿”历来是××部门的一张特殊名片,我部的文稿质量总体是好的,但一些文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不深、考虑不周、推敲不够、把关不严等问题,影响了部机关运转质效和××部门形象。为严格把住把好公文审核这个关键一环,确保文稿质量,经部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部公文文稿审核把关工作通知如下。 这一段,概述了公文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问题导向,阐明了制发这个《通知》的目的。文中指出的“研究不深、考虑不周、推敲不够、把关不严”这“四不”问题,不是我们单位特有的,可以说是很多机关干部在公文拟制中的通病。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一个程序一道关口,每一关都直接关系到公文质量。其中,审核这道关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问题公文”都是在这一关被挡住的。上面所说的“四不”问题,只要审核关把住把好了,什么问题也无处遁形。 一、实行公文文稿“首办负责制”。各处室(单位,含各类临时机构、工作专班,下同)要认真履行文稿起草工作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文经我手无差错,精准精到再出手”的理念,以严肃认真、严谨细致、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文稿起草工作,严格把好“起草关”,做到“草稿不草率,初稿不粗糙”。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是文稿起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把关责任,组织文稿起草人员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文稿所涉及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关于公文起草的规定。对本处室起草的文稿,要按照《部机关公文审核“十必审”》制度严格审核把关,既要认真“审”,又要仔细“核”,切实做到“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决不让“问题文稿”从自己眼前手中溜过。具体执笔起草的同志或写作专班要担负起直接责任,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杜绝频繁更换执笔人,做到“谁起草谁负责、谁经手谁负责、谁执笔谁跟踪”,以“我就是最后一关”的高度责任感,对起草的文稿负责到底。各处室要按照“文责自负”的要求,强化自我审核把关。凡属本处室业务范围的一般性文稿,不再送各口牵头处室审签;确属综合性文稿或重要政策文件的,应送归口牵头处室审签。 我们做任何工作,任务落实,责任首先要落实。本《通知》的第一点要求,就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聚焦公文起草这个环节,分别对处室的主体责任和自我审核把关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执笔者的直接责任特别是首办责任,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压实责任,又硬化责任。其中,执笔者首办负责、跟踪到底的责任,处室“文责自负”的自我审核把关责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也有一定的创新性,是简便易行、非常管用的实招新招。 二、加大公文文稿审核力度。各处室文稿的审核人和核校人要认真履行审校职责,对经手的文稿逐字逐句审校,并签字确认。各处室要相对固定1名同志,作为本处室文稿的“质检员”,负责文稿审核校对。各处室的文稿,除涉×、含有××信息的文稿以及领导讲话稿、新闻稿等直送件外,一律通过OA系统进行审核,不得以“时间紧”“任务急”等为理由进行线下办理,规避必要的审核。要对照《公文审核把关要点表》(见附件,已嵌入OA系统)所列要点,逐项审核、逐项确认。文稿在报部领导签批时,须随文附上审核把关要点表。 这部分内容,又有两个实招新招:一个是各处室都要相对固定1名同志作为本处室文稿的“质检员”;另一个是把公文审核把关要点制作成可供勾选的一览表。 这张表只有1页纸,共有11个审核项目,分别是:(1)内容是否符合政策法规。(2)报文时限是否符合要求。(3)涉及多单位事项是否已协商一致。(4)文头、标题是否齐全规范。文头的审核要素包括文件份号、文件×级和××期限、文件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的审核重点是文种使用是否正确、是否缺发文单位。(5)主送机关是否恰当规范。包括机关名称是否规范、排序是否准确。(6)文字表述是否准确规范。有无错字、漏字、多字、漏行;标点符号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会议、文件等专有名词是否准确。(7)署名、成文日期是否准确规范。(8)附件要素是否齐全规范并前后一致。(9)版记是否规范。(10)页码是否规范,有无错页漏页。(11)排版是否符合规范。页面设置、字体字号、行间距、字间距等是否规范。对每一个审核项,拟办人、审核人、核校人、审签人要逐项打勾确认;最后,上述4个责任人还要分别签名确认。 三、建立健全重要公文文稿集体会商制度。凡是报×××(注:上级机关名称)及部领导、××××、省委及省领导等上行文和全省普发性公文等4类重要文稿,相关处室应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逐字逐句对文稿进行推敲打磨,着重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防止出现“硬伤”和“低级错误”。重要文稿,应由分管部领导牵头进行集体研究,成立起草小组或写作专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团队攻关。特别重要的文稿,由部长或常务副部长牵头,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会商研究后再组织起草。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重要文稿起草提出措施和要求。“硬核”措施也有两个:一个是加强组织领导,真正体现了领导带头;另一个是发挥集体智慧。 领导带头主持和参与重要文稿起草,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落实领导责任、政治责任的重要体现。早在1981年,我们党就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其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现在重申这一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能力,改善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尽管这一指示非常明确,而且至今仍然适用,但现实中不少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审稿子、念稿子,很少甚至根本不再动手写稿子、改稿子,这是官僚主义在文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需要力戒。我们单位的这个《通知》、这条规定,在这方面动了真格。只要能够有效落实、坚持下去,相信会极大地改善“写作生态”、提高文稿质量。 四、提升公文复核工作质量。办公室要履行好公文审核“总漏斗”的职能,着重把好“内容关”“格式关”“程序关”。政策法规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前置审核,重点审核文稿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文稿观点特别是其中的政治观点表述是否准确规范等,切实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法律关”。各××处拟上报的重要文稿(含××、××文件),不涉及具体职务安排、事前酝酿等××事项的,在处长审签后,应送办公室复核后再报分管部领导。文稿中涉及资金使用的,财务室和主办处室要在处理笺上标明经费来源、具体金额、开支范围等,为部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这部分内容,是针对复核工作提出措施和要求。复核的主体,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政策法规处,资金使用还涉及财务室。每个主体各自承担什么责任,要从哪些方面复核把关,《通知》的这一条都作了明确规定。 五、严格执行印前复核和交叉核校、唱校制度。对拟付印的公文文稿,处室内部要先由执笔起草者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交叉核校,处室主要负责人须认真进行审核并在处理笺“送印前处室核校”处签字,再交办公室作印前复核。文稿付印前,主办处室须指派1名熟悉所拟文稿的同志,与办公室同志一起进行唱校,经双方签字确认后方可付印。 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印前复核和校对,这是需要把住把好的最后两道关。实践证明,自己写的稿子自己校,往往容易出现“审校疲劳”,“思维惯性”也会继续起作用,一些小的瑕疵不容易被发现;而交叉核校和唱校,是最有效的防错漏方法。 六、完善和落实错情通报制度。办公室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错情通报,随时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的形式指出文稿错情并进行提醒。各处室和有关责任人要认真研究错情,深刻分析原因,积极实施整改,并自觉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错情重复发生。机关党委(人事处)要加强错情通报结果运用,将错情的严重程度、出现频次、改正情况等与处室和个人的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凡是公文文稿发生重大错漏的,取消有关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当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扣减绩效奖励。反复发生重大错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经部务会研究调整其工作岗位。 这方面内容,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包括错情通报制度和结果运用,体现了有责必担必负、失责必问必究。没有这种“长牙”“带电”的制度,警戒作用和威慑力就出不来。 七、不断提高公文流转效率。各处室要提前谋划、科学安排,合理掌握文稿起草节奏,防止人为因素导致“不急”拖成“特急”。要加快文稿在处室内部的流转速度,避免出现前松后紧情况,尽量减少紧急公文数量,防止忙中出错、急中出错。4类重要文稿,一般应提前至少2天呈送部领导,为部领导审阅、修改、签发预留足够时间。需部内会签的文稿,会签处室一般应在当天完成会签,由主办处室与办公室共同提醒督办。 最后这部分内容,看似与“审核把关”的主题没有直接关联,实际上也关系到审核把关的效率问题,只不过放大了一些。制发公文,应当是质效并重,当然质量比效率更重要,但两者不可偏废。如果公文质量很高,但动作慢了,超过了规定时限,质量再高也是无用功;反之,如果效率很高,但质量不行,这样的高效率没有任何意义。 总之,这个《通知》全文只有2100多字,但内容丰富、务实管用,条条都是干货,招招都是实招,既体现了公文审核的共性要求,吸收了兄弟单位的管用经验,又紧密联系我们单位和主干业务,体现了职能特点、行业特色。自我感觉,是个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短实新”的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