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暗狗写作】

2023-5-16 06:20| 发布者: 山中小院| 查看: 252| 评论: 0|原作者: 山中小院

摘要: 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

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 
一、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遂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 
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只在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把它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踩着别人的脚印邯郸学步,就不可能摆脱先粗放再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发展地区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日报》,2010822日) 
2.(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好、走准、走快自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111日) 
3.“洋为中用的要义在于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并不是照搬照抄,并不是邯郸学步或克隆。(东方网,20101013日) 
前一例是说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就不可能超越别人,显然是把邯郸学步亦步亦趋混为一谈。后两例邯郸学步或与结合实际对举,或同照搬照抄连用,肯定是同生搬硬套画上等号了。 
二、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借指内部。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朝政,同鲁君矛盾很深,季孙担心一旦鲁君收拾自己,颛臾会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帮助鲁君,于是想抢先下手消灭颛臾。所以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后来遂用祸起萧墙比喻祸乱发生在家里或内部。例如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 
有人不明典故,不懂得萧墙指什么,只要祸起,不管起自哪里,都说祸起萧墙,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为网吧隔壁一出租屋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引发……网吧爆炸事件祸起萧墙再次证明一个铁律——人祸酿成的悲剧完全可能被改写。(《广州日报》,2010126日) 
2.邵海的腐败案件祸起萧墙……比较起以往大多数官员腐败案线索来源于网友曝”“案中案”“知情者举报情妇起义等外部发端,反腐部门的主动出击是值得肯定的。(《楚天都市报》,20101124日) 
3.祸起萧墙,63岁女环卫工凌晨被撞。(四川新闻网,2011613日) 
1,网吧爆炸事件祸起隔壁,明明不在内部而在外部,怎么能说祸起萧墙呢?例2,反腐部门就是监督贪官的,是贪官的对立面,被反腐部门揪出当然不是祸起萧墙。其实情妇起义倒是货真价实的祸起萧墙,反而被作者归为外部发端,连墙内墙外都没有分清。至于例3,一位环卫女工在打扫街道时,被过路的汽车撞伤,说飞来横祸则可,说祸起萧墙就近乎荒唐了。 
三、洛阳纸贵 
仅仅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洛阳纸贵的含义是什么。一查才知道,原来《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受到司空张华的赏识,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遂以洛阳纸贵四字成文,借指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例如明·丁绍轼《郑公治青实记叙》:公以明经高第,成庚戌进士,一时传诵其制艺,几令洛阳纸贵。 
有些人不明典故,望文生义,误以为洛阳纸贵就是纸张价格上涨,于是用来形容纸张或其他商品价格,甚至人工费用上涨,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例如: 
1.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洛阳纸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1147日) 
2.(由于天气太热)番茄只长苗不结果,导致上海的供应链无法衔接,番茄一时洛阳纸贵。(《东方早报》,2010119日) 
3.这次的欧洲抄底游,让导游也洛阳纸贵起来。这几天,记者想找导游做采访也不是容易的事。(《羊城晚报》,2010621日) 
四、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吐气)以湿,相濡(,沾湿)以沫。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一起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浸润。后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救助。例如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知道了这个典故,就会懂得相濡以沫只能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救助,而不能比喻在顺境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例如: 
1.这位科学巨匠(按,指钱学森)和妻子长达六十余年的相濡以沫……却鲜为人知。(《新民晚报》,20091113日) 
2.高锟以他特别的方式感谢在他身后默默支持、相濡以沫50年的妻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1215日) 
3.这光辉的六十年……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尽展中华民族神韵的精彩。(《陕西日报》,2009101日) 
钱学森夫妇在美国被软禁的五年间处境险恶,前途未卜,说他们相濡以沫是可以的,而此前此后基本上都生活在顺境之中,说六十余年始终相濡以沫,就不符合事实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先生,长期在英国从事科学研究,他和夫人黄美芸女士的处境一直很好,显然也不能使用相濡以沫。至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解放后相处的历史,绝没有到相濡以沫的地步,这样说不仅有乖史实,而且也同光辉的六十年自相矛盾。 
五、坐怀不乱 
传说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夜宿城门,一个年轻的女子因为赶不上进城,要求与柳下惠同宿。柳下惠担心冻坏了她,便解开衣服将她裹在怀里,就这样坐了一夜,却没有发生任何越轨的行为(见《荀子·大略》和《诗·小雅·巷伯》毛传)。从此柳下惠便成了为人称颂的正人君子,坐怀不乱也成了形容男子作风正派,不为女色所动的成语。 
现在有人不了解这个典故的出处及其特定的含义,只看到不乱,便置坐怀于不顾,断章取义,不恰当地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例如: 
1.面对金钱坐怀不乱、敢于舍我,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人民公仆!(人民网,2009127日) 
2.热点知识的储备对申论备考意义重大……准备充足的热点知识能让你在作答时坐怀不乱、胸有成竹。(人民网,2010111日) 
3.组织部长……遇到突发情况不仅要冷静,要临危不惧、坐怀不乱,还要……多谋善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魄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69日) 
1说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已经超出了这条成语的使用范围,但是金钱与女色对一般人都有难以抗拒的诱惑,连类而及,还勉强说得过去。例2说准备充分便能在考场上沉着冷静、应付自如,例3说领导干部遇到突发情况要临危不惧、从容应对,都与坐怀了不相涉,显然都不能使用坐怀不乱 
六、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有人劝他就在此地建都,项羽看到秦宫室已被他烧得残破不堪,执意不从。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讽刺项羽就像沐猴(猕猴)戴上帽子,尽管装成人样,却办不成人事。后遂用沐猴而冠比喻表面上装得像个人物,徒有其表而无其实。常用来讽刺无德无才而窃取高位的小人。 
例如《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韦君宜《洗礼》二:这晚,两个人在一起只是怒骂这些想当官想疯了的头头们,那一个个馋样子简直是沐猴而冠。有人不明典故,任意曲解,随处乱用。例如: 
1.人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行了。良知,人性,公德,文明,爱心等等不可或缺。否则将无异于沐猴而冠的衣冠禽兽。(光明网,2005610日) 
2.文化人要自觉,不要别人送你什么高帽子,你就欣然接受,乐呵呵地戴在头顶上。告诉你,那叫沐猴而冠,只能留下笑柄。(《文学报》,2009612日) 
3.正面报道,也要有一说一……如果米不够水来凑,沐猴而冠,不但起不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济南日报》,2010919日) 
沐猴而冠等同于衣冠禽兽”“戴高帽子,已属误用,而说正面报道不能沐猴而冠,便不知所云了。 
此外,像把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误解为菜圃果园、田间地头,把举案齐眉(形容妻子敬重丈夫,泛指夫妻互敬互爱)同并驾齐驱”“齐头并进混为一谈,把首鼠两端(形容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摇摆不定)等同于言行不一”……还可以举出不少。对这些源于典故的成语,一定要弄清典故,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切不可不求甚解,贸然使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移动端

暗狗读书

微信客服

AI材料小助手

关注公众号

免费资料

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