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 赵格格:从部委工作会议看2023年经济重点

2023-8-12 10:04| 发布者: yxgdj 1435 0

摘要: 核心观点事件: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已经有国资委、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核心观点:从中 ... ... ...

核心观点
事件: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已经有国资委、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

核心观点: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合各部委工作会议、领导专访及新闻发布会,我们进一步提炼出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执行方向:

第一,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从提振信心入手:部委工作部署以房企、平台企业、民企融资为核心抓手,突出表现在央行和证监会的相关表态上。

第二,突出做好稳增长,“扩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满足服务业主体融资、增加居民消费信贷、促进大宗消费等;财政部工作重点从减税降费,倾斜向民生支出和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

第三,持续发力“稳投资”: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进一步提高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重大项目依然是核心抓手,关键领域补短板与新型基础建设方面是重点方向,传统“铁公基”规模减弱。

提振信心入手:房企、平台企业、民企融资。(一)房地产方面,继续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优质主体”的思路,突出表现在债权和股权“两支箭”。(二)平台企业方面,证监会表示要推动中美审计常态化合作,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三)民企融资方面,央行表示要释放LPR改革效能,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证监会表示要加快股权融资审批速度。

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优先工作:供需两端入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从增大居民收入、释放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需求两方面入手。

银保监会就服务业主体融资、居民消费信贷、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等方面进行明确部署;财政部工作部署虽未直接涉及消费,但工作重点从往年的减税降费,倾斜向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和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平衡地区间、家庭间的收支差异,从而提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

稳投资力度不减:重大工程是抓手,专项债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进一步提高。

2023年,广义财政将继续发力,支撑“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一是,2023年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特别国债或调用结存限额将补充基建资金缺口;二是,重大工程稳步向前推进,国常会要求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不得停工。

从部委部署来看,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将继续受到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进一步提高。财政部表示,2023年要适当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银保监会和央行提出要继续发挥金融对于重大项目的支持作用。

《扩大内需纲要》对投资的发力方向较为明确,未来的增量主要在关键领域补短板与新型基础建设方面。传统“铁公基”投资力度回落,国铁集团预计2023年投产新线3000公里,显著低于2022年的4100公里,达到近年来低点。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终点高于预期,全球衰退风险上行;国内疫情多次反复。

一、核心观点:提信心、扩消费、稳投资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已经有国资委、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于12月23日召开。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合各部委工作会议、领导专访及新闻发布会,我们进一步提炼出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执行方向:第一,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从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部委工作部署以房企、平台企业、民企融资为核心抓手,突出表现在央行和证监会的相关表态上。第二,突出做好稳增长,“扩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满足服务业主体融资、增加居民消费信贷、促进大宗消费等;财政部工作重点从减税降费,倾斜向民生支出和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第三,持续发力“稳投资”: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进一步提高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重大项目依然是核心抓手,关键领域补短板与新型基础建设方面是重点方向,传统“铁公基”规模减弱。


二、提振信心入手:如何改善企业预期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站在对经济局势的整体判断之上,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当前,我国面临的预期转弱问题,包含多个方面,一是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对于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下滑;二是在经济增速回落和疫情反复扰动冲击下,国内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的问题;三是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和美联储大幅加息的背景下,外资信心不足的问题。从具体工作上,如何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从各部委工作部署来看,以房企、平台企业、民企融资三个角度为核心抓手,突出表现在央行和证监会的相关表态:
  • 房地产方面,继续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优质主体”的思路,突出表现在债权和股权“两支箭”。央行要求继续“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证监会就债权、股权“两支箭”进行进一步部署,要求“推进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营房企发债,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
  • 平台企业方面,证监会表示要推动中美审计常态化合作,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
  • 民企融资方面,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股权融资审批速度。央行表示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且要进一步释放LPR改革效能,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意味着总量型货币政策依然有发力空间。证监会表示要稳步推进并购重组注册制改革,落实好“分道制”“小额快速”等审核机制。
并购重组“分道制”、“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将大幅简化行政许可,压缩审核时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3年10月,证监会实施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指根据财务顾问的执业能力、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和诚信状况产业政策和交易类型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审核制度安排。其中,对符合标准的并购重组申请,实行豁免审核或快速审核。2018年10月,证监会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满足一定条件的,证监会受理后直接交并购重组委审议。证监会同时明确,新增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豁免/快速通道产业类型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等十大产业。


三、优先工作:如何恢复和扩大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从增大居民收入、释放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需求两方面入手。2022年12月20日,中财办同志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深入解读时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在具体措施上,中财办提出两点:一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具体措施包括(1)“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这就要求货币政策进行结构性倾斜;(2)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不言而喻,这里指的是扶持服务业发展。二是,加大住房、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消费,具体包括(1)因城施策;(2)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3)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从各部委来看,银保监会就服务业主体融资、居民消费信贷进行明确部署;财政部工作部署,虽未直接涉及消费,但工作重点从往年的减税降费,倾斜向民生支出和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平衡地区间、家庭间的收支差异,优化居民收入结构。12月27日召开的银保监会党委扩大会议,对金融支持消费进行了重点表态。供给端,会议部署做好餐饮、文旅等服务业主体的金融纾困工作,探索教育医疗体育等服务业机构的融资工具发展;需求端,要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为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提供信贷支持。


财政部相关工作部署,并未直接提及消费,但扶持重点从企业端的减税降费,向民生和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倾斜,其目的在于通过财政支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平衡地区间、家庭间的收支差异,优化全国范围的收入结构。过去三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和留抵退税,2020年和2021年全年分别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和1.1万亿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有效为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在2022年存量大规模留抵退税实行完毕后,2023年企业端的减税降费空间较为有限,财政转向需求侧和居民端刺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上升。2022年12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23年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23年1月3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重点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保、生态环境、基层“三保”五个方面。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维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可以有效的减轻低收入家庭相关的支出压力,平衡区域间、家庭间的收入差异。


商务部没有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但是从答记者问上,可以看出对扩大消费的具体思路。2022年12月29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就“恢复和扩大消费有关举措”问题作答时表示,商务部将从三个方面具体安排工作:

第一,巩固提升传统消费。具体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支持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第二,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具体包括,促进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

第三,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具体包括,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稳妥有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统筹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农村方面,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适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

四、持续发力稳投资,重大工程是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2022年,稳投资的紧迫性明显上升,投资端项目和融资端同步发力,重大项目储备足、审批快、开工早,基建投资的资金端来源充足,并且调用多个增量工具。1-11月,狭义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9%,超过整体固投同期5.3%的增速。2023年,广义财政将继续发力,支撑“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一方面,受债务率警戒线的掣肘,2023年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较为有限,预计特别国债或调用结存限额将成为基建资金的来源补充;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涉及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向前推进,2022年12月20日国常会部署,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不得停工。从各部委部署来看,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将继续受到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专访中表示,2023年要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银保监会提出,要“加强对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促进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央行提出,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功能,有力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从《扩大内需纲要》来看,关键领域补短板与新型基础建设方面是重点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纲要对投资的发力方向较为明确,制造业投资依然是长期主线,未来的增量主要在关键领域补短板与新型基础建设方面。传统“铁公基”投资力度回落,国家铁路预计2023年投产新线3000公里,达到近年来低点。据国铁集团工作会议,预计2023年铁路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相比于历史规划来看,这一规划并不算高。2022年国铁集团完成铁路投产新线4100公里,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移动端

暗狗读书

微信客服

AI材料小助手

关注公众号

免费资料

顶部

返回顶部